#心血管疾病

衛報:古老基因的突變 增加人類心臟病的機率

依英國「衛報」報導指出,人類的祖先在200至300萬年前因 CMAH 基因的突變,導致人類比其他物種更容易罹患心臟病。全球有 1\3 的人死於心血管疾病(CVD),多數因不良好的生活習慣造成動脈粥樣硬化,增加心臟病與中風的風險,但其中有 15% 的人心臟病發作不是因生活習慣不良所引起,而是因CMAH 基因突變,導致人類心臟病發作的機率提高。

美國研究:餐餐9分飽,可降低心臟、代謝疾病的風險

大家都知道吃太飽對身體不好,最好能掌握「七分飽」原則,無奈有些美食讓人食指大動,只要稍微放縱一下,立刻管不住的嘴巴,造成吃太飽的窘境。其實,吃飯掌握七分飽的原則,對老外也是一種折磨,因此美國杜克大學開啟兩年的CALERIE計畫(減少能量攝入的長期效應綜合評估),讓熱量限制組的健康年輕人每天平均少攝入11.9%的熱量(9分飽),經檢測發現熱量限制組的各項心臟代謝風險指標數值都顯著下降,這些數值下降不僅對心血管健康有極大好處,而且體重平均下降7.5公斤,這項成果也刊登於《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上。

雞蛋「又」促心臟病 醫:高風險族群適量

近年關於雞蛋與心血管疾病的研究結果經常相互牴觸。一項重新分析了6項過去大型研究的報告指出,每天額外吃半顆蛋,與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1.1%和早期死亡風險1.9%相關。紐約倫諾克斯山醫院心臟病學博士Satjit Bhusri則認為,適量攝取才是重點,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患者。

PM2.5無孔不入 對抗自由基「這個」很重要

空氣品質亮紅燈,戴上口罩恐怕也難抵抗PM2.5。PM2.5的大小是頭髮的1/28,透過支氣管吸入後,進到肺泡會產生大量「自由基」,讓身體產生氧化反應,導致細胞突變、老化、慢性發炎、過敏等,也會大增心血管疾病風險。

WINWIN打包勝利 兒童科普教育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