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發作是什麼感覺?只有突然、劇烈的擠壓胸口痛?
有人形容心臟病發作的感覺就像一隻大象坐在胸口一樣,是突然、劇烈、擠壓性的胸痛。根據克理夫蘭醫學中心,心臟病專家維努·梅農(Venu Menon)醫學博士說,這樣的形容無疑是經典的介紹。但這並非所有心臟病患者都會經歷的情況。只有少數患者有這些典型症狀,很多其他患者是其他非典型的症狀,甚至容易與其他疾病相混淆。
有人形容心臟病發作的感覺就像一隻大象坐在胸口一樣,是突然、劇烈、擠壓性的胸痛。根據克理夫蘭醫學中心,心臟病專家維努·梅農(Venu Menon)醫學博士說,這樣的形容無疑是經典的介紹。但這並非所有心臟病患者都會經歷的情況。只有少數患者有這些典型症狀,很多其他患者是其他非典型的症狀,甚至容易與其他疾病相混淆。
近期電視上,年輕民眾或是年輕藝人猝死的新聞反覆播出,所有人都很好奇,原本常發生於中老年的心臟疾病,為何有年輕化的趨向。根據國健署從健保住院資料分析發現,2009~2013年之間,70歲以上急性心肌梗塞發生率下降,但40~49歲男性卻多3成、女性則增加13.9%。而這群人又往往是社會與家庭的主力,一旦倒下後果堪慮。
根據國健署統計,民國108年共有21,569人死於心臟疾病,佔所有死亡人數的12.5%,由於人口老化加上生活型態逐漸西化的影響,心臟相關的疾病已經成為台灣人主要的健康危機之一。「心臟病」是一個廣義的俗稱,裡面包含心臟本身的疾病、動脈相關疾病以及靜脈相關疾病等。其中心臟相關疾病又以冠狀動脈的堵塞最為常見,也就是國人常說的「心肌梗塞」。
根據衛福部108年的數據,心臟病是國人第二號殺手,如再加上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等相關的血管性疾病,造成的死亡人數高達4萬8千多人,幾乎與頭號殺手「癌症」的死亡人數5萬人不相上下。針對常見三大類血管疾病的預防與治療,北醫大醫療體系旗下,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萬芳醫院、雙和醫院,共4位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帶你一起來了解。
義大利米蘭大學科學團隊發現,那些從事被動拉伸的人的動脈血流量增加,動脈僵硬度降低。他們發現被動拉伸12周可以改善血液流動並改善心臟健康,血壓降低,中央和外周動脈僵硬度降低,血管功能增強。
肥厚型心肌病是最常見的遺傳性心臟病,其特徵是異常增厚的心肌會阻塞血液流動並導致年輕人猝死。此前研究表明,多達1400個基因突變可能導致這種疾病的發生,但是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科學家發現,在患有肥厚型心肌病最嚴重表現的患者中,許多不同的基因突變均會導致心肌蛋白變化。這種共有的蛋白質指紋圖譜表明,可以設計一種通用的療法治療不同遺傳突變導致的疾病發生。
根據歐洲心臟病學會(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的一項研究中,每周至少食用一次巧克力或是每月食用至少3.5次以上的巧克力,有助於降低罹患心臟病的風險。
來自中國和美國八個機構的一組調查人員分析了在中國武漢爆發的早期階段死於COVID-19的85個人的記錄。分析顯示,發現其中大多數是男性,年齡超過50歲,大部份患有潛在的慢性疾病。此研究結果已刊登在【美國呼吸與重症監護醫學雜誌 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台灣人喜歡吃火鍋、燒肉、鹽水雞、臭豆腐,普遍會吃進過多的鹽份,你以為多喝水就沒事了嗎?目前已有許多醫學實驗證明,人體長期攝入過多鹽份,會導致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動脈心臟病、中風,甚至胃癌。德國波恩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高鹽飲食可能還會削弱抵抗腎臟細菌的免疫力,此研究結果已刊登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
「幾個月前,我爬樓梯回三樓的家,還是臉不紅氣不喘的;怎麼今天喘到差點走不動?」如果70歲以上長輩有這樣的想法,就該注意可能是主動脈瓣膜狹窄,嚴重時會昏厥、心跳停止。醫師表示,最明顯的症狀,就是只走十幾步路的距離便會氣喘吁吁,且幾週前還不會如此,就該警覺並就醫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