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最新開發之膠囊 能以口服取代注射胰島素

尚未有留言

麻省理工(MIT)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藥物膠囊,能夠輸送口服劑量的胰島素,可取代第一型糖尿病患者須給予自己每日例行的皮下藥物注射。其大小大約為藍莓般,而膠囊中包含由壓縮胰島素製成的小針,接著會在膠囊達到胃部後注射。研究人員表示,在動物實驗中已證實此膠囊能夠提供足夠的胰島素,使血糖降到與皮膚注射相同的水平。另外也證明該裝置可適用於其他蛋白質藥物。

優化舊款口服胰島素膠囊   多針藥丸改為一根針

研究作者之一兼MIT 柯克綜合癌症研究所成員 Robert Langer 表示:「我們真的希望這種新型膠囊有朝一日可以幫助糖尿病患者,以及任何需要治療、但目前只能透過注射或輸液給藥的人。」

幾年前,哈佛醫學院布萊根婦女醫院的助理教授Giovanni Traverso與Langer和他們的同事開發了一種外側塗有許多小針頭的藥丸,可將藥物注射到胃部或小腸黏膜。而這款新型膠囊,研究人員將此設計改為只有一根針,以避免將藥物注射到胃部,在藥物產生任何影響前就被胃酸分解。

彈簧設計將針注射於胃壁   且無副作用

其針的尖端由幾乎100%冷凍乾燥胰島素壓縮製成,製成方法大致與藥片相同,不進入胃壁的針軸由另一種可生物降解的材料製成。釋放內容物後可無害通過消化系統,研究人員目前並未發現膠囊有任何副作用。

在膠囊內針頭連接到壓縮彈簧上,彈簧由糖製成的圓盤固定就位,當膠囊被吞嚥到達胃部時,胃中的水溶解糖製成的圓盤,接著釋放彈簧將針注射到胃壁中。由於胃壁沒有痛覺感受器,因此研究人員認為患者並不會感到疼痛。

非洲豹紋陸龜所得靈感   藥物在胃環境中能重新定位

為了確保藥物注入胃壁,研究人員設計了一套系統,讓膠囊無論如何落入胃中都可以自我定向,確保針頭與胃內壁接觸。一旦針尖注入胃壁,胰島素就會以研究者製造膠囊時設計的速率溶解。在這項研究中,所有胰島素大約需要 1 小時才能完全釋放到血液中。

此膠囊的設計是研究人員從非洲豹紋陸龜(leopard tortoise)身上所取得的靈感。牠的外殼有一個高而陡峭的圓頂,由於這個外殼的形狀,當陸龜翻覆,使之翻到龜殼之上,也能自行調整讓陸龜恢復行走。研究人員利用計算機建立膠囊模型,讓膠囊即使在胃的動態環境中也能重新定位。

動物實驗證實已成功   也適用其他需要注射的蛋白質藥物

在豬的測試中,研究人員已成功將 300 微克的胰島素透過膠囊送入體內,在近期,也能將劑量增加至 5 毫克,這也與第一型糖尿病患者需要的注射量相當。

MIT 團隊將繼續和諾和諾德(Novo Nordisk)合作,進一步開發技術並優化膠囊的製造過程,團隊相信這種藥物遞送方式,適用於任何需要定時注射的蛋白質藥物,例如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RA)或發炎性腸道疾病(IBD)所需的免疫抑制劑,其他像是 DNA、RNA 類的核酸類藥物也可行。

本篇論文已刊登於《Science》期刊中,對於第一型糖尿病患者來說,無疑是一片曙光,在不久的將來即能解決長期以來的皮肉之苦。

參考資料

生醫編輯群 Liao

作者

生醫編輯群 Liao

生醫編輯群將致力於讓您接觸到國際生物科技的應用知識與國內外先進的生技及生醫產業相關報導,快速吸收最即時、最新的生物科技發展與生醫新知,改善醫病關係、醫療品質、正確的用藥方法。

Up Next

相關的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