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液是抵抗腸道中有害細菌的第一道防線,但它是否也可以成為我們防禦腦部疾病的一部部分?先前的研究曾指出腸道細菌的失衡與阿茲海默症、自閉症和其他腦部疾病有關,但確切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但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RMIT)針對113項神經、腸道和微生物學的深入探討研究後,提出了這些研究的一個共同點-“腸道黏液的變化”。這項研究已發表於《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
資深作者Elisa Hill-Yardin副教授指出:「這些腸道黏液的變化可能導致細菌失衡,並加劇了神經系統疾病的核心症狀。」
“黏液是至關重要的保護層,可幫助平衡腸道中的好細菌和壞細菌,但只需要適量。” -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副教授兼資深作者Elisa Hill-Yardin
利用“腸-腦連結”來治療腦部疾病
「先前的研究已經指出,腸黏液的變化會影響腸內細菌的平衡,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將腸黏液與大腦聯繫起來。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自閉症、帕金森氏病、阿茲海默病和多發性硬化症患者的腸道黏液中細菌的種類和健康的人不同,且好菌和壞菌的數量也不同。這是一種全新的“腸-腦連結”,提供了科學家一種新的探索途徑,尋找以“第二隻大腦”為目標的方法來更好地治療大腦疾病。」
腸黏液根據在胃腸道中的位置而有所不同:在小腸中,它具有更多的孔隙,因此食物中的營養成分易於吸收;而在結腸中,黏液很濃,應該不易滲透細菌。黏液中充滿了可殺死細菌的肽,尤其是在小腸中,但它也可以作為能量來源,為生活在黏液中的一些細菌提供營養。
腸神經元和腦部疾病的交互影響
科學家正在了解腦部疾病會影響腸道中的神經元。 例如,RMIT研究人員指出,大腦和腸道神經系統中的神經元都受到自閉症的影響。新的研究表明,減少腸道黏液保護可能會使神經系統疾病患者更容易出現胃腸道問題。Hill-Yardin指出,嚴重的腸道功能障礙會加劇腦部疾病的症狀,進而嚴重影響患者及其家人的生活質量。她接著說:「如果我們了解腸黏液在腦部疾病中的作用,就可以嘗試開發利用腸-腦軸這一精確部分的治療方法。我們的研究指出,微生物工程以及調節腸道黏液以增強良好的細菌,是具有潛在治療神經系統疾病的方式。」
參考資料:
1. Herath, M., et al. (2020) The Role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Mucus System in Intestinal Homeostasis: Implications for Neurological Disorders. 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 doi.org/10.3389/fcimb.2020.00248.
2. Changes in gut mucus are linked to brain disor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