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 產業動態

Trans Psych:發現K他命治療憂鬱症的關鍵標靶

低劑量的麻醉藥氯胺酮(Ketamine, 俗稱K他命)已被證實對難以治療的抑鬱症具有快速有效的作用。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Karolinska Institutet)的研究人員告知,他們已經確定了氯胺酮的關鍵靶標:大腦中的特定血清素受體。此研究已發表在《Translational Psychiatry》期刊上,為新型有效的抗抑鬱藥帶來了希望。

中醫也能美的不著痕跡 中醫師解析美顏針

拜醫療技術的快速發展,現代女性有了更多變美的方式,除平時保養之外,許多人會嘗試整形、雷射,以及近幾年極盛行的微整形。但術後的臉部表情讓人感覺僵硬、不自然,因此有許多人不敢貿進。假如你追求延緩衰老並維持自然柔和的容貌,中醫的美顏針是個很不錯的選擇。

Front Cell Infect Mi:腸道黏液變化影響腦部疾病

黏液是抵抗腸道中有害細菌的第一道防線,但它是否也可以成為我們防禦腦部疾病的一部部分?先前的研究曾指出腸道細菌的失衡與阿茲海默症、自閉症和其他腦部疾病有關,但確切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但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RMIT)針對113項神經、腸道和微生物學的深入探討研究後,提出了這些研究的一個共同點-“腸道黏液的變化”。這項研究已發表於《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

連日血便竟是腸癌合併肝轉移 多專科團隊助攻突破轉移型治療困境

早期發現與治療是抗癌的共識,但局部晚期或轉移型大腸直腸癌真的無解嗎?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報告指出,大腸直腸癌長期位居十大癌症發生率第一名。雖然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逐年增加,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許多患者確診時已屆晚期,腫瘤也發生轉移。所幸,隨著醫療技術進展,大腸直腸癌的治療越來越貼近個人化需求,即使是局部晚期或是轉移的患者,也能得到妥善治療。

Cell:生酮飲食可改變人體腸道微生物組

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的生酮飲食,近年來因爲其在減輕發炎、促進體重減輕和心臟健康方面的益處而引起了大眾的關注。近日,一份來自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指出,生酮飲食對人類腸道中的微生物組產生了巨大影響。 使用小鼠中進行的其他研究中也顯示,所謂的“酮體(Ketone bodies)”可直接影響腸道微生物組,最終抑制發炎反應。這提供了使用酮體作為一種治療影響腸道自體免疫疾病的方式的益處的證據。

生物製劑治療健保給付,造福更多中度至重度異膚病人

過去幾十年間,臺灣異位性皮膚炎患病率逐漸上升。尤其中度至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病人成天飽受發癢、脫屑、流組織液、皮膚角質化之苦,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且終其一生都需要與疾病對抗,有些病人甚至需要長期接受治療,病灶卻不見緩減還反覆發作。為了幫助病人有效控制疾病,臺灣皮膚科醫學會邀集全國皮膚科專家,針對異位性皮膚炎的診斷及治療,發表最新版「2020異位性皮膚炎治療共識」,藉由參考歐美國家醫學會相關治療指引,提供科學化系統性的統整,訂定符合臺灣的治療建議。

歐科學家:都市人罹患多發性硬化症的風險高出29%

義大利研究發現,空氣污染可能是發展為 多發性硬化症 (MS)的危險因素。研究發現,因為農村地區空氣中的懸浮粒子(PM)含量較低,故居住於該地區的人群罹患 多發性硬化症 的風險較低。研究結果顯示,比起農村地區居民,居住在都市化程度較高的人群罹患MS的風險高出29%。

中風後訓練大腦要趁早 肉毒桿菌素舒緩復健手腳

現年38歲的陳先生(化名)在6年前發生出血性腦中風,中度中風讓他癱瘓在床、肢體無力,而在復健過程中卻又因肌肉張力異常,出現嚴重的肢體痙攣。正逢盛年的陳先生雖然大受打擊,卻不屈服於命運的捉弄,他在住院期間便積極進行復健運動,連續四年持續施打肉毒桿菌素而順利地改善肢體痙攣的情況,目前陳先生的身體症狀已康復許多,手腳不再緊繃,也能完成很多細部動作,不管是生活瑣事或自行回院複診都難不倒他,成功拾回自理生活的能力。

Nat Genet:基因組學研究揭開乳腺癌發生的源頭

最近,一項對涵蓋26.6萬名女性的遺傳研究的分析表明,人類基因組中有32個新位點的變異似乎影響了乳腺癌的患病風險。該發現被認為首次將此類風險變異與多種乳腺癌亞型相關聯起來。文章作者來自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這項新的研究於5月18日發表在《Nature Genetics》雜誌上,該研究利用了總部位於英國劍橋的乳腺癌協會聯合會收集的數據,這些數據來自過去15年中進行的100多次乳腺癌研究,其中大多數是歐洲血統的女性。

光電優勢輔助敗血症快速診斷 針對五大病原菌 七大抗生素 3.5小時完成藥敏檢測

敗血症是微生物感染所引起的全身性發炎反應,常見有發燒、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白血球上升、尿少等症狀,由於病情可能在數小時或數日內快速惡化,且死亡率達30-50%,所以治療時可以說是分秒必爭。目前敗血症的治療策略與臨床用藥的關鍵在早期確認感染的致病菌、藥敏性與定量病患體內的發炎因子濃度,然而長達3天以上之檢測時間,使醫師只能在第一時間以經驗性的先行給予廣效型抗生素,容易造成治療成效不佳與產生抗藥性等問題。

WINWIN打包勝利 兒童科普教育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