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105年統計資料顯示,癌症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一位,其中胰臟癌近十年來罹病人數逐年攀升,在所有癌別中死亡率排名第八。醫師指出,胰臟是位於後腹腔的內分泌器官,會分泌胰液將食物分解為人體需要的養分,而一旦產生惡性腫瘤,就可能妨礙胰液分泌到十二指腸,影響胰臟周遭器官運作,民眾若產生長期腹痛或背痛、體重無故減輕、嚴重腹瀉、糞便浮油或顏色為灰白色等情形,都有可能是胰臟癌的前兆,應立即就醫,安排詳細檢查。
胰臟癌發生因子不一定與不良習慣絕對相關
三軍總醫院癌症中心主任何景良表示,胰臟癌患者過去多被認為具長期高糖高熱量飲食、好菸酒或體重過重等危險因子;然而,最近有不少生活作息良好,卻被診斷為胰臟癌的患者有增加的趨勢。民眾應提高警覺,認識疾病症狀,及早發現才能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胰臟癌晚期治療新選擇 第二線新劑型用藥成效良好
何景良表示,胰臟癌治療過程辛苦,患者若早期發現,能在腫瘤還沒擴散前以手術切除,但手術治療後,仍有再復發的可能。然而由於胰臟癌早期症狀不明顯,據統計有高達六成患者確診時已是中晚期,無法接受手術,只能透過化學藥物治療。過去胰臟癌藥物治療選擇少,一旦第一線藥物失效,便等同無藥可醫。所幸現在已有獲美國國家癌症指引納入治療建議的第二線新劑型用藥,除了能有效延長患者存活期,副作用也可獲得管控,讓患者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有一名56歲男性經診斷為胰臟癌後先接受手術治療,但半年後不幸復發,使用第一線藥物狀況不見好轉後,改採第二線藥物,治療三個月後,電腦斷層檢查結果顯示腫瘤變小、腫瘤指數下降,患者本身也積極調整飲食及生活作息,治療成效十分良好。
政府健檢有多項補助 醫籲民眾多加利用
何景良表示,多攝取蔬果,對胰臟及腸胃道的癌症防治都有很大的幫助,此外,也應多注意自身健康,若長期不明原因腹部及背部疼痛,就應盡早就醫。何景良提醒,有時候一般的抽血或超音波檢查無法明確診斷,若是不適症狀長期未獲得改善,應尋求更精密的影像檢查,才能發現病兆。現今政府有多項健康檢查補助措施,民眾也可以多加利用,降低疑慮,保障自身健康。
本文授權轉載自 健康醫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