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後,世界上所有的人類不分種族、不分貧賤富貴,都被捲進這場病毒風暴。剛開始的時候,沒有藥物可以治療也沒有疫苗可以預防新冠肺炎,因此造成人類近代史上的浩劫。而在今(2021)年11月,一個新的「抗病毒藥物」獲得英國政府許可,用來治療新冠肺炎。為什麼一般的「抗生素」不能用來治療新冠肺炎呢?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抗微生物製劑(antimicrobial)分成四大類:
- 抗生素(antibiotics)
- 抗病毒藥物(antivirals)
- 抗黴菌藥物(antifungals)
- 抗寄生蟲藥物(antiparasitics)
而一般所謂的「抗生素」其實是指抗「細菌」的藥物,例如:常見的蜂窩性組織炎,會使用「抗生素」治療。而新冠肺炎是由「新冠病毒」造成,所以需要的藥物是「抗病毒藥物」。
不管是哪一種抗微生物製劑,都有可能產生抗藥性。舉細菌感染的例子來說,患者若細菌感染時,醫師會使用抗生素幫助患者早點康復。抗生素進到人體時,會殺死不具抗藥性的細菌族群,而突變產生抗藥性的細菌族群會繼續繁衍而造成持續感染。
若患者使用抗微生物製劑時,沒有按照醫生的醫囑將藥物定時定量吃完,微生物在未完整殺死的狀況下,會更容易突變,產生抗藥性。抗藥性的產生會使目前使用的抗微生物製劑迅速失去效果,造成治療的困難性。
本院執行多年的「台灣微生物抗藥性監測計畫」最近一期(2020)的資料顯示,國際重視的多重抗藥菌已在台灣盛行多年,包括鮑氏不動桿菌、克雷伯氏肺炎桿菌、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等。
細菌抗藥性已經成為全世界重要的議題,因此WHO每年於11月固定舉辦「世界抗微生物製劑認識週」(World antibiotic awareness week)。希望全世界的人可以注意並且避免抗藥性的產生。
如何避免抗藥性的產生,我們可以做到下列幾點:
- 接受疫苗注射以及勤洗手,避免微生物感染。沒有感染就不需要使用抗微生物製劑,進而減少抗藥性的產生
- 在醫生的建議下使用抗微生物製劑。不自己到藥房擅自使用抗微生物製劑,有細菌感染時才使用抗生素。
- 依照醫囑使用抗生素,不擅自減少使用劑量以及使用天數。適當的藥物完整治療可以減少抗藥性的產生。
抗藥性的產生是全人類的危機,大家持續關注抗藥性的議題,才能保有目前抗微生物製劑的治療能力,進而促進全人類的健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