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為一種代謝性疾病,傳統上可分為兩類,非別為第一型糖尿病與第二型糖尿病。第一型糖尿病主因為 β 細胞功能受損,導致無法合成胰島素來將醣類進行正常的代謝,通常與自體免疫系統異常與基因遺傳有關;第二型糖尿病為 β 細胞尚有功能,但具有胰島素抗性,合成胰島素之組織敏感度差,導致胰島素濃度低,通常與生活型態、肥胖有關。但最近一項研究發現,依照糖尿病患者之特徵與併發症風險不同,或許能更細地分成五類。
顛覆傳統 糖尿病可更精準地被分為五類
由瑞典隆德大學糖尿病中心教授Leif Groop,及芬蘭分子醫學研究所共同合作的報告指出,糖尿病不應該只被歸類為兩種類型,應該可明確地分為五種不同的類型。糖尿病的診斷通常是使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及糖化血色素(HbA1C)測試。OGT主要是測試身體對於葡萄糖之利用能力,HbA1C則是測試最近2-3個月的血糖控制情形。
研究者們認為,糖尿病已經成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疾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2014年全球有4.22億人患有糖尿病,與1980年的1.08億人相比,患者數量在近35年間增加了3億多,因此有必要重新考慮不同類型糖尿病之間的細微差別。
研究成果已刊登於國際期刊雜誌
要確診病患是得到哪類型的糖尿病時,醫療人員可能會在血液中尋找糖尿病相關的自身抗體(autoantibody)。這些是由免疫系統產生之可以攻擊自己細胞的蛋白質。而這種自身抗體的存在是第一型糖尿病的指標,若無此種抗體,則會被歸類於第二型。
但是,Leif Groop教授表示,血糖升高無法控制,可能是由許多遺傳及後天因素所引起的,這些因素會降低胰島素的濃度或降低其有效性,導致疾病的發生。因此,研究人員找來了14,775位來自瑞典及芬蘭的成年人作為樣本,他們的共同徵為最近都被診斷患有糖尿病。科學家將其分為六種特徵,非別為:身體質量指數(BMI); 糖尿病診斷年齡;糖化血色素HbA1C(衡量長期血糖控制的指標);β細胞功能;胰島素抗性;和糖尿病相關自身抗體的存在。除了對參與者進行遺傳分析之外,研究人員還特別比較了他們的疾病進展、併發症和治療。 此研究結果已被發表於權威雜誌《柳葉刀糖尿病與分泌學》(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上。
五大類有三種為重度,兩種輕度,分別為:
類型1:嚴重的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目前稱為第1型糖尿病),其特徵在於胰島素缺乏症和自身抗體的存在,佔受試者的6-15%。
類型2:嚴重的缺乏胰島素的糖尿病,特點是年齡較小,胰島素缺乏和代謝控制不良,但沒有自身抗體,佔受試者的9-20%。
類型3:嚴重的胰島素抗性糖尿病,其特徵在於嚴重的胰島素抗性和顯著更高的腎病風險,佔受試者的11-17%。
類型4:輕度肥胖相關糖尿病,肥胖個體中最常見,佔受試者的18-23%。
類型5:輕度年齡相關糖尿病,在老年人中最常見,這是最常見的形式,佔受試者的39-47%。
研究人員指出,這五種類型中的每一種「也具有遺傳上的不同」,這意味著在這五個類群中沒有共同的基因突變。
新發現的分類 為糖尿病精準醫學邁出一大步
研究人員對BBC表示,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發現,因為將糖尿病類型分支的更細微有助於針對患者做量身訂做的治療,在早期就能做精準的診斷,為糖尿病精準醫學邁出一大步。但是此實驗需要再進行更深入的臨床試驗,以便準確地研究糖尿病的各種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