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吃得好但卻動的少,不少文明病因此上身,加上台灣B型肝炎與C型肝炎盛行率高,更使罹患脂肪肝的病人隨之增加。以往認知脂肪肝與飲酒、熱量攝取、肝炎等因素相關,但研究人員最新發現,想要遠離脂肪肝,挑對時間吃飯很重要。
為什麼會有脂肪肝?
臨床上如果肝內脂肪含量超過肝重量的5%以上,就是脂肪肝。脂肪肝又可以分為酒精性以及非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是因為飲酒過量所造成,而非酒精性的脂肪肝則可能因為慢性肝發炎、長期服用抗生素、賀爾蒙或是糖尿病、肥胖等代謝相關疾病導致脂肪含量過高。輕度的脂肪肝患者可能不會有明顯的感覺,大多是透過健康檢查檢出才驚覺自己患有脂肪肝。單純的脂肪肝是可以透過治療及調整生活型態來改善的,不過如果發展成脂肪肝炎,多年下來則有可能因為肝硬化進而導致肝癌的發生。
特定飲食行為可以降低脂肪肝風險
以往認知的脂肪肝可以透過運動、控制體重、減少高熱量食物的攝取等方法來改善,不過美國最新的健康與營養調查分析發現,特定的飲食行為可以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風險。美國威斯康辛醫學院的醫學博士James Philip G. Esteban表示,肝跟人體其他器官一樣,有24小時的週期循環,人透過視覺接觸到的光線來重整內建的生理時鐘,而肝臟則是透過飲食來維持這個週期。
少量多餐避免消夜,改善脂肪肝及肝纖維化
Esteban博士的團隊分析近萬名成年人的飲食時間與非酒精性脂肪肝之間的關係,他們將一天劃分成四個時段:上午(04:00am-10:00am)、中午(10:00am-04:00pm)、晚上(04:00pm-10:00pm)、深夜(10:00pm-04:00am),評估在不同時段進食與不進食的人,其脂肪肝或是肝纖維化、肝硬化的嚴重程度。研究發現,一天採取少量多餐的方式,可以降低罹患脂肪肝或是肝纖維化的機率,平均每增加一餐,可以降低約10%的發生率。而提高上午攝取的卡路里比例,也可以使脂肪肝發生率下降14-21%。另外,不吃早餐和午餐會分別提高20%及70%的脂肪肝發病率,吃宵夜則會導致65%的機率發生肝硬化。
俗話說:吃得好不如吃得巧。除了注意運動跟吃下肚的食物以外,選對時間吃飯,可以很有效的幫你擺脫脂肪肝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