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手好麻!談針灸治療腕隧道症候群

尚未有留言

阿碧是一位中年婦女,自己開一間小吃攤賣麵。這天來到診間說:「醫師,我的手不知怎麼了,好麻好麻,麻到我晚上要貼藥布才能睡,而且晚上會麻到醒過來。」一問之下才了解,她手麻的範圍侷限在手指手掌的位置,脖子不會痛,平時白天反覆的煮麵、端麵等等動作,已經重複了3、40年,最近偶爾會覺得端麵時感覺吃力。經過神經學檢查發現她有正中神經的損傷,症狀與腕隧道症候群一致。阿碧經過幾次的針灸治療後,麻感只剩下非常輕微,不必藥布,就可以安心入眠了。

腕隧道是由「腕骨」及「橫腕韌帶」圍繞一個空間所構成。正中神經從隧道中經過,而正中神經是支配大拇指、食指、中指以及一部分無名指的感覺,部分手指彎曲及對掌的動作也由它負責。當手腕受傷、長期反覆使用(如揉麵團、手洗衣服、職業廚師等)、長時間握住東西、身體有其他狀況如懷孕或肥胖等,會使得腕隧道的軟組織腫脹,進而使得腕隧道的結構改變,隧道變得狹窄,進而擠壓到正中神經,使得其支配的感覺及運動功能受損,形成「腕隧道症候群」。做神經傳導檢查即可確認正中神經真的受傷啦!

當正中神經開始受到壓迫的時候,大拇指、食指、中指會覺得麻麻鈍鈍的感覺,嚴重時會有灼熱、刺痛感,這種感覺通常在夜深人靜,準備入眠時特別明顯,輕微時甩一甩手症狀就能緩解,嚴重時就會連白天都覺得麻痛。如果置之不理,越來越嚴重,可能導致手的握力下降,連拿杯子都容易掉落等情況

此病是因為源於正中神經受到壓迫,因此必須減少手腕過度活動,尤其是重複性的活動。必要時使用副木保護,使得手腕活動減少。另外,也可以服用止麻的藥物減輕症狀。嚴重時醫師會建議打針或手術治療。

中醫理論強調,氣血「不通則痛」,而「腕隧道症候群」歸屬在「痺症」的範疇裡。痺症導因於氣血閉阻不暢,導致肢體有酸麻疼痛等現象。
在治療時,中醫師會根據個別體質及造成的原因,開立不同的中藥,搭配針灸等達到活血化瘀、行氣通絡的目的。針對初期症狀輕微的病人,針灸能夠疏通手腕部的經絡,促進氣血循環,能夠有效緩解不適的症狀。臨床上常用的穴位有內關、大陵等。並配合遠端取穴調整氣血。

在一篇2011年發表於The Journal of Pain的研究中,77位經過電生理檢查確診為腕隧道症候群的病人分成兩群,一群吃類固醇,一群人進行每週兩次、為期4週共8次的針灸治療。在7個月後及13個月後分別以臨床症狀及電生理檢查評估,發現有針灸的病人明顯比只吃藥的病人有顯著的改善,這也意味著即使只是短暫的針灸治療,其效果也有機會改善持續至少一年以上,因此針灸的確是一個很好的治療選項。

本文授權轉載自長庚醫訊
◎林口長庚中醫針傷科主治醫師 尤紹雯
照片來源:freepik

長庚醫訊

作者

長庚醫訊

長庚醫訊為長庚紀念醫院相關刊物,包括新聞類和非新聞類文章,目的在於建立長庚醫院與民眾間之聯繫管道。

Up Next

相關的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