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科羅拉多大學波德分校的研究人員所進行的一項動物研究指出,若讓妊娠晚期、充滿壓力的媽媽們接觸一些有益的細菌可以有效防止肚子裡的寶寶患上似自閉症狀的疾病。這項研究已發表於《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期刊上,還有一系列針對動物和人類的最新研究,這些研究發現接觸於某些免疫調節微生物可以減輕發炎症狀,同時對大腦和中樞神經系統產生積極正向的影響。
產前干預的新方法?可正向影響胎兒神經發育
這是最早指出在懷孕期間這種暴露可能影響胎兒的神經發育的研究,儘管還需要進行更多、更進一步的探討,但很有可能成為產前干預的新方法。
研究共同作者、綜合生理學系副教授Christopher Lowry說:「根據研究結果,我們可以透過發展出微生物干擾的方式,來降低罹患類似自閉症的神經發育綜合症的風險。」
接種牛痘分枝桿菌疫苗有效保護似自閉症的發展
在第二個月及第四個月,對幼鼠進行了一系列測試,以評估其社交互動程度以及是否表現出重複性行為。
與先前的研究結果比較,那些媽媽暴露在壓力下且被喂以terbutaline藥物的小鼠表現出似自閉症的行為;但那些接種過牛痘分枝桿菌媽媽的小鼠則沒有。
接種疫苗不排除未來對癲癇症狀也有正向作用
Smith說:「對牛痘分枝桿菌進行免疫接種似乎可以為發展過程中環境壓力的負面影響提供一定的保護,特別是針對自閉症類群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行為。」
然而接種該疫苗似乎不能預防癲癇的發展。但是癲癇病傾向於在晚年發作,因此研究人員預計以更大的樣本量和更長的治療時間來重複該實驗。因為人類常同時間罹患自閉症和癲癇,約30%的自閉症個體會表現出癲癇症狀,故研究人員假設,經由壓力誘發的發炎症狀有可能在兩者中都起作用。
Lowry教授指出:「假設將治療時間拉長,我們可能有機會能同時預防某些癲癇症狀的發展,當然,前提是要有充足的研究。」
不是”自閉疫苗“,是一種產前干預的方式
研究人員強調,他們並不是研發出一種”自閉疫苗“,且並不表示使用微生物干擾的方式就可以逆轉已患病兒童的症狀。但這份研究確實強化了一個觀點,意即暴露、接觸於有益細菌中,對於胎兒在子宮內的腦部發展扮演一個極重要的角色。
最後,Lowry設想有一天。當有壓力的媽媽被認為懷了高風險有神經發展障礙的胎兒,就可以提供給她特殊的益生菌或接種疫苗,以幫助她的孩子能健康地發展大腦。
Lowry說:「這是第一個我所知道的產婦干預方式,能夠預防似自閉症綜合症,包括行為和社會方面。如果真的可以應用在人體上,那將是非常重要的里程碑。」
與此同時,他們建議媽媽們在懷孕期間應該要意識到情緒及環境壓力的潛在風險,並且應該試著透過攝取發酵食物(如優格及酸菜),並讓自己多親近大自然,以接觸這些有益的菌。
參考資料:
1. Zachariah Z. Smith et al, Effects of immunization with heat-killed Mycobacterium vaccae o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like behavior and epileptogenesis in a rat model of comorbid autism and epilepsy, 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 (2020). DOI: 10.1016/j.bbi.2020.05.034
2. Exposure to ‘good bacteria’ during pregnancy buffers risk of autism-like syndr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