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在台灣是很常見的癌症之一,發生率在全球比例佔第一。台灣人飲食習慣大多重鹹、重油、食用過量加工肉品且不均衡青菜的攝取,加上生活習慣容易熬夜、或抽菸喝酒,這些都會造成致癌因子的產生,使DNA損壞、細胞大量增生,而引起癌症。而近期發現大腸癌細胞的增生竟然也和口腔中的兩種細菌有關?
大腸癌容易控制 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大腸癌初期的徵兆不易發現,隨著腫瘤的部位與嚴重程度去判斷,有以下幾種常見的症狀:常出現腹痛、糞便中帶血、排便習慣改變、體重變輕、貧血等等。
新聞中常報導有些人發現罹患大腸癌時已達中期或末期,所以要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及排便習慣,才能及早控制及治療,尤其大腸癌是所有癌症中最容易控制的。
口中細菌會改變腸道癌細胞生長速度
研究發現維生素D可以對抗大腸癌
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在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發布一項研究:人體內的維生素D保持高含量,可讓大腸癌風險降低達31%,除了曬太陽,也能從食物中攝取,如鮭魚、雞蛋、牛乳、柳橙汁,及大豆等…。不只能增加鈣質還可以有效預防大腸癌,這不是一舉兩得嗎!?
文獻參考:
Sheng Zhang ,Sanjun Cai ,and Yanlei Ma. et al.(2018). Association between Fusobacterium nucleatum and colorectal cancer: Progress and future directions. J Cancer. 2018; 9(9): 1652–1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