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台北醫學大學高齡健康管理學系的系主任 張佳琪教授
台灣人口結構老化,高齡社會到來
隨著平均餘命的上升,以及少子化的影響,台灣人口結構逐漸改變,今年三月,台灣0-14歲的人口已經少於65歲以上的長者,近年高齡人口比例快速上升,將於2017年底突破14%,正式進入「高齡社會」,台北醫學大學高齡健康管理學系的系主任張佳琪教授表示,若沒有很好的生育政策,老年人口的比例只會越來越高,預期將於2025年突破總人口的20%,成為「超高齡社會」,這對整個社會來說,將是很大的衝擊。因此,高齡相關產業、健康管理的概念、照護人才的培育等都必須有所改變,才能夠應對得宜。
北醫成立高齡健康管理學系,培育專業人才
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會衍生許多問題,不僅是醫療照護上的,更包含了生活上「食衣住行育樂」等各層面。因應社會需求的變遷,台北醫學大學於2007年成立全國首創的高齡健康管理學系,結合理論與實作,培養具備專業知識技能、服務熱誠以及創新應變的高齡健康照護管理人才。張佳琪系主任表示,其實年過65歲的長者需要長照服務的不到1成,然而有長照需求的病患中,卻有7成是老人,因此,只要解決老人照護問題,就能解決7成的長照問題。長期照護是十分倚重勞力的工作,在無法大量提升投入人力的情況下,避免長輩走到需要長照的這一步,才是最適當的解套方案。
健康促進從源頭降低長照風險
近年來,不僅各單位投注心力在加強高齡健康促進,長輩們也對健康議題越來越重視,北醫高齡系設計課程,讓學生分組訪問獨居老人,學以致用,透過定期的訪視,學習與長輩互動、培養關懷之心、並為長輩建立健康促進的觀念。實踐健康促進,能良好控制慢性病、延緩失智症、避免重大疾病(如:中風)的發生,進而有效延緩長輩需要長照的時間。長輩在老化的過程中,有許多東西是不斷被減損的,比如失去工作、健康、朋友等。因此容易變得憂鬱,透過鼓勵長輩外出參與活動、學習課程等,可以與外界建立新的連結,提高生活滿意度。有許多相關的產業,比如高齡婚配所、北醫樂齡大學、銀髮旅遊等因應而生。
長輩生活需求多元,創新服務方式成解套
台灣長照環境,不僅在人力上不足,礙於法律規範,許多長照服務也有諸多不便,缺乏市場機制,限制了許多好的服務模式的產生。比如獨居老人骨折受傷,一般生活需求尚能自理,但卻無法照顧寵物,而法律上也無法申請協助遛狗。又或是申請居服員備餐,然而卻只能備給失能長輩食用,卻不能一併備給小朋友。張佳琪系主任表示:「我們都沒有老過,唯有貼近長輩,從生活處觀察,才能知道他們真正的需求是什麼。」法律的限制是為了保障有需要的人能享有最基本的服務,同時也保護提供服務的人。但其實很多時候,長輩們的需求並不太能夠被單一化,若能透過法令鬆綁,催生創新的解套方式,活化樂齡產業,將能透過正常的市場競爭帶動經濟效益,吸引相關人才投入,同時解決人力、薪資以及服務不足等問題,帶給長輩更適合、更完善的樂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