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忽視的蛇吻 1億美金資助抗蛇毒血清研究

尚未有留言

在熱帶與亞熱帶國家,蛇咬傷事件是一項長期被忽視的公共議題,依世界衞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公開資訊指出,每年被蛇咬傷人數無確切統計,但每年預估有540萬人被蛇咬傷,因蛇吻身亡年約8.1萬至13.8萬人。因應蛇吻死亡人數持續攀升,已有 1億美金的資源投入相關研究。

生物醫學研究資助者惠康基金會表示,蛇咬傷每年傷害上千萬人,尤以貧困國家治療蛇治療咬傷所使用抗蛇毒血清過於單一,這類型抗蛇毒血清僅適用於一個物種,為改善現有療法,惠康公司投資8000萬英鎊(約1.03億美元)的計劃,進一步開發不同治療蛇類毒素的方法。

小孩被蛇咬比大人更危險

國際愛滋病疫苗倡議協會(IAVI)主席暨醫學博士Mark Feinberg表示,支持抗蛇毒血清的研發與治療方式的改善,主因毒蛇咬傷易造成緊急醫療的情況產生,包含呼吸衰竭、橫紋肌溶解、出血、腎衰竭、組織壞死,甚至造成永久性殘疾,尤以兒童體重輕,蛇毒的吸收與擴散性比成年人迅速,所幸「蛇咬傷」這項長期被忽視的全球威脅議題,在今日已獲國際重視。

全球蛇吻案例多數生在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亞洲每年有200萬人被毒蛇咬傷,非洲每年約有43.5萬至58萬被蛇咬傷的患者,而衛生系統最弱、醫療資源不足的國家,目前負擔最重。在某些國家,被蛇咬傷的受害者因社會經濟、文化因素,習慣尋求傳統偏方、土法治療,並非前往醫院接受治療。

抗蛇毒血清價格昂貴、種類少、對抗

目前抗蛇毒血清仰賴血清馬和少量蛇毒製成抗體,且整體過程需低溫冷藏,以及醫師監督施打,使野外醫療難以進行救治與處理。另外,抗蛇毒血清製造成本昂貴,僅能對抗幾種毒蛇品種,施打過程恐引起強烈的副作用,如過敏反應,尤以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是毒蛇出沒最多的區域,血清供不應求,且毒蛇的種類過多,當地蛇毒多數無抗蛇毒血清可醫治。

Feinberg指出,基因學、免疫學和結構生物學有工具,可望提供有效的治療方法。目前科學家已發現,人工合成抗體可抑制非洲鋸鱗蝰(Echis ocellatus)的毒性,這些抗體也能中和黑曼巴蛇(Dendroaspis polylepis)的神經毒素。丹麥技術大學生物技術學家Andreas Laustsen表示,人工合成抗體的抗蛇毒血清與動物合成的抗蛇毒血清生產成品相同,目前我們需要能夠中和各類毒蛇毒液的抗體,而惠康基金會可解決研究所面臨的難題。

目前惠康基金會與無國界醫生(Médecins sans frontières)、當地醫療夥伴合作,計畫建立一個非洲臨床實驗網絡。另外,有些研究者正在開發蛇咬傷可應用的藥用,Ophirex醫學博士Matthew Lewin指出,非洲擁有大量不同種類的毒蛇,能在非洲進行相關新藥測試,對於未來對抗毒蛇的藥物發展,可獲得很大的研究進程,而惠康基金會的合作計畫案,媒合地方、醫師、專家、學者等資源,可為蛇咬傷治療研究奠定良好的發展基礎。

對抗臺灣蛇毒 政府祭出三法寶

臺灣位處於亞熱帶,氣候溫暖潮濕,適合蛇類生長,目前約有 23 種毒蛇,依臺灣疾管署統計,國內民眾約有1000人以上遭毒蛇咬傷的案例。目前抗蛇毒血清是治療毒蛇咬傷的主要方法及藥物,因此多少民眾被毒蛇咬傷、每年使用的抗蛇毒血清劑量,和各區域需要儲備多少抗蛇毒血清,一直是被關心的議題。目前全台共計200多家醫療院所備有抗蛇毒血清、製作毒蛇鼬獾咬傷救急資訊站、完成阿里山偏鄉無人機物流測試三種搶救措施,協助民眾找尋就醫資訊、辨別毒蛇種類及把握黃金治療期。

參考:
nakebite crisis gets US$100-million boost for better antivenoms
清明掃墓當心毒蛇出沒,人工智慧幫你辨分明
以健保資料庫分析2008–2012年抗蛇毒血清使用之情形
國家免疫馬匹畜牧場正式揭牌啟用,國人健康更有保障
WHO-毒蛇咬傷
Image by Pete Linforth from Pixabay

Nana 營養師

作者

Nana 營養師

喜歡關注營養、健康、食品、美食等相關議題,用營養師的專業角度,將艱深的知識用淺顯易懂的文字與你們分享。民以「食」為天,自己的健康靠自己來守護,擁有正確的知識是重要的第一步!

Up Next

相關的 文章